2025-02-11 09:00 阅读量:2.4万+
华人号:海内与海外《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历经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时代,见证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多个历史阶段,是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报纸之一,因此,它也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在《申报》刊行的78年间,正是中华民族的“多事之秋”,它不仅记载了国内外重大事件,也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了详尽的跟踪报道,特别是对发生在上海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始末,《申报》身处其境,临危不惧,从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详实报道。与同时期的天津《大公报》和国民党《中央日报》相比,《申报》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不遗余力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对日妥协退让的报道,让我们认识到《申报》不仅是一位身在现场的忠实记录者,还是一位鼓励民众积极抗日的参与者,更是一位宣传海外华侨支持抗日的传播者。
据笔者统计,自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战事,到3月3日中日双方发表停战声明止,《申报》在35期的报道中涉及海外侨胞不少于10期20则,从不同角度对海外侨胞的抗日爱国壮举进行了宣传报道。
向海外侨胞发出宣言,呼吁侨胞支持和鼓励抗战。
自1月28日“日军向华界进攻我军正当防卫”伊始,《申报》2月1日即在报上刊出“总工会电请侨胞捐款纾难祖国危在旦夕速予经济援助并发宣言奋起抗日”,旗帜鲜明地鼓励引导海外侨胞支持祖国对日抗战。海外侨胞对此积极响应,菲律宾侨胞表示,“上海十九路军蔡廷锴将军转全体将士等,我军杀敌致果,震动全球,淞沪之战,闻民国以来未有之光荣,请再接再厉,谨先电汇中兴银行二万元,充作前敌战费”;亚眉华侨专门“汇款犒劳 严守寸土,为国争先杀敌,谨再汇中兴银行四千元,续壮军威,侨民誓作后盾”;加拿大雪特尼华侨爱国会致电蔡蒋戴三将军称,“贵军忠勇守土,蔽会深为钦佩,兹由中国银行电汇申洋二千五百元,日后当再汇款援助,至希继续抗敌”;美洲侨胞黄德清洲致电蒋光鼎和蔡廷锴将军,称“悔寇欺凌,兴国共愤,务望贵军奋勇拒敌,万勿退让,侨等誓为后盾,兹由广东银行电汇大洋五万元,以济军需”。当十九路军变更战略,缩短防线后,侨胞闻讯,甚为惊讶,巴拿马中华商会专门致电上海市商会询问“我军撤防,侨情惶急,情形如何,请即见复”。
可以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一举一动已经牵动了海外华侨的每一根神经,席卷到海外侨胞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某种程度上讲,海外华侨积极支持“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壮举为今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基础。
呼吁参加对日作战,鼓励侨胞回国英勇杀敌。
2月15日《申报》以“华侨义勇军出发前线”为题进行了大幅报道,称“自九一八事变后,海外侨胞,纷纷自动备资返国,组织义勇军,以期杀敌救国,毛师长嘉许收编,并于本月三日,由京出发,抵达前方服务”;华侨义勇军抵达上海“队员人数不下二百名,而对于素未经历之军事后救护工作,虽觉艰苦,但为救国救民故,亦均有感快慰”。有媒体称赞“华侨义勇军与上海市民义勇军是各种义勇军中成绩最佳、最勇敢、最有功勋者。尤其是华侨义勇军,在火线上共同作战,在后方不断挖战壕,所受的痛苦亦最多……。”同盟会广东前辈周辉甫,联络华侨勇士上百人,组成“华侨抗日大刀队”。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将军委任他为大刀队长,周辉甫率大刀队转战闸北,御敌浏河,歼灭日军几百人,击沉敌船7艘。同时,为了支援十九路军抗战,广东空军还派遣一支混合机队赴沪参战。在2月6日空战中,广东航校第3期飞行员朱达先(印度籍华侨)因机舱发生故障,被敌机包围攻击,人机中弹负伤返回陆地。由粤完婚刚回沪抵达机场的中央航空六分队副队长黄毓铨(美国归侨)行装未换,即穿上飞行服,登上朱达先的飞机,奋起迎战,空战中不幸殉国,牺牲时年仅27岁,新婚不足20天,成为中国空军抵御外侮牺牲的第一人,在淞沪抗战史上写下了悲壮而又自豪的一页。
海外侨胞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英勇表现,体现了他们高度的爱国情怀,充分展示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向世界宣示了面对外侮欺凌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号召华侨捐款捐物,积极支持抗战到底。
“一·二八”淞沪抗战不仅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政治军事之战,也是一场不对等的经济之战,对于彼时强大的日本而言,当时的中国经济贫困、财力有限。为此,海外华侨慷慨解囊,誓做祖国的后盾。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发生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十九路军所得抗日款项1068万元中,就有3/4为华侨捐款。特别是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期,侨胞捐款捐物更是源源不断、越来越多。《申报》连续多日报道了海外华侨对十九路军及上海受难民众的援助。如“中兴银行昨接菲律宾华侨汇来十五万元一笔巨款,托转交十九路军蔡廷锴军长,指定作为国难基金”;“西贡舟隆商会汇款助饷三万两”;“越南中圻华侨反日后援会在岘港举行慰劳十九路军募捐,两日间募国币二万元,已于昨日汇至本阜国华银行转十九路军办事处收”;菲律宾“华侨妇女救国会、怡朗华侨救国会、仙扶西华侨救国会、打耶拔华侨救国会汇到三万元”等等。海外华侨的无私援助,对于军饷困难的十九路军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特别是新加坡侨领胡文虎前后3次捐款十九路军。为此,《申报》在3月5日临时专刊中如是报道:“星洲华侨慈善家胡文虎,平素关心祖国,留意公益,当仁不让,今次日兵攻沪,经何香凝女士电询捐助救汇经费,兹悉胡君认捐一万元,已汇何女士,捐助其主办救伤军事。”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对胡文虎义举曾这样评价,“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
海外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捐款捐物的义举为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影响之远、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都是空前的。
长期以来,广大身居异国的海外华侨历来“具有爱国情怀”。因此,当上海面临日寇侵略之时、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他们身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立即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一·二八”淞沪抗战起至日本投降的十余年间,海外华侨与祖国风雨同舟,前赴后继,以实际行动写下了海外赤子忠勇报国的时代华章,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戴戟等曾在《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中》指出: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人民群众对我军的热情支援、鼓舞和激励前线官兵舍身抗敌的决心和勇气,这是我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抵御全副现代化军队的关键所在。”
总之,从《申报》的战时报道中我们看到,海外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史诗,为此后的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也在华侨史和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