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刘宝军 :架设中马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4-10 16:33 阅读量:10万+

华人号:海南侨联

澳门新闻通讯社4月9日吉隆坡电 (李 理 )  刘宝军,一位祖籍中国甘肃张家川,现定居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学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多元的文化实践,成为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重要推动者。他的努力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更通过社会活动与民间交往,为中马两国的文化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宝军的学术生涯横跨中马两国。他早年毕业于中国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赴马来西亚深造,获得国际伊斯兰大学的社会学双学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目前还是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马来文明研究院的博士生。这种跨文化的教育背景为他日后从事文化交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职业生涯同样丰富多彩,曾在马来西亚多所知名大学以及中国海南大学担任研究员、作家和访问学者。此外,他还长期担任世界马来人友好协会中华分会长、华穆多元公司董事长以及世界华人作家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务。这些身份让他能够从学术、商业和社会活动等多个维度推动中马文化的深度互动。

刘宝军是一位高产作家,至今已出版40部作品,涵盖中文、英文和马来文三种语言。他的代表作如《悲越天山》《世界华人穆斯林概况》《马来人后裔在中国》等,不仅记录了两国文化的交融,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多元文明的窗口。他特别注重通过马来文翻译中华经典,如《论语-马来文版》,让马来西亚民众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刘宝军的文化交流工作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他早年自费考察中亚东干华人社区,并出版《悲越天山》一书,记录了这一群体的历史与文化。他还促成马来西亚企业家为东干华人捐赠华文学校,并帮助东干子弟申请奖学金,强化了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的联系。
在马来西亚,他通过组织文化论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两国学者和民众的对话。例如,在2024年协助印尼举办的首届郁达夫国际论坛中,他安排代表团考察历史遗迹,让更多人了解二战期间华人的抗争史,进一步拉近了中马及印尼之间的文化距离。
刘宝军推崇多元文明交流,他认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互鉴与共享。他通过研究马来谚语、爪夷文与阿拉伯语词汇的关系,探索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共通点;同时,他也将中华书法艺术带到马来西亚,成为兼通多国文字的书法家,用艺术打破语言与文化的隔阂。
他的努力让马来西亚社会更加了解中华文化,也让中国民众对马来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正如他所言:“海内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种包容与开放的态度,正是文明互鉴的核心精神。
来  源:澳洲新闻通讯社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刘宝军 :架设中马文化交流的桥梁》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