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3 11:34 阅读量:5k+
华人号:家在鼓楼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家在鼓楼”公众号开设《我们的三坊七巷》专栏,通过坊巷名居古厝、坊巷名人、坊巷诗联赏析、坊巷民俗、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讲述繁华喧闹之下,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
我们将节选《三坊七巷•墙头•门面》一书部分内容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三坊七巷•墙头•门面》前言
三坊七巷,这个见证了千年时光流转的街区,不仅是福州的城市象征,更是中国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然而,三坊七巷引人入胜之处,不只在于建筑,更在于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等百余名风云人物曾在此居住,这片坊巷走出了数百位名垂青史的人物。那鳞次栉比的白墙灰瓦,弥漫着太多太多雄才英杰的气息。
这条古街巷,故事就如同巷陌中的风,穿梭不息。福州作家贞尧仔习惯在晨光初照时,走进窄巷,在历史痕迹中寻找灵感。马鞍墙的精美雕刻构件,让他为之驻足,心生向往。多方打听之下,他了解到这些探出马鞍墙的雕刻构件,名为墀头。它是白墙灰瓦的重要组成,见证着过往岁月的辉煌。
马鞍墙(来源:遇见福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秉承这一理念,本书精心收录了三坊七巷上百张风格各异的墀头图案。我们试图通过这些有趣的光影,以及精练的文字,让沉默的墀头开口,希望将它们的故事告诉给更多喜欢三坊七巷的人。
在这里,我们概述了墀头的起源、功能以及在建筑艺术中的价值。为了更精确地解读这些图案背后的寓意及其艺术魅力,我们将墀头图案细分为人物、花鸟、瑞兽、博古、线条、文字等多个类别。此外,为了便于读者朋友探索墀头文化的奥秘,我们不仅对墀头图案的内涵进行了讲解,还逐一标注了每一处墀头的具体位置。如此一来,读者朋友便能轻松地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墀头,与之产生深刻的心灵对话。
墀头的图案,如同历史的密码,等待着读者朋友一一解读。我们衷心希望,在这本书的陪伴下,读者朋友不仅能领略到墀头图案的细腻与优雅,更能够走进三坊七巷,感受浓郁的历史氛围,体验独特的地域文化,在这场文化探索之旅中满载而归。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