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华夏杂志】何炳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幕后功臣

2025-01-09 19:47 阅读量:1.6万+

华人号:广东省侨联宣传文化中心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躲避战乱,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1938年,毕业于广州市培正中学的何炳林听到消息后决定北上昆明求学,而胸怀远大志向的陈茹玉也不顾父亲的阻拦,只身从天津南下到昆明报考西南联大。原本陈茹玉立志要成为一名数学家,但考虑到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她与何炳林不约而同地报考了化学系,成为同班同学。

西南联大条件极为艰苦,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图书、实验仪器,日军的飞机还常常袭扰西南联大。在炮火纷飞中,何炳林和陈茹玉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刻苦学习。共同的追求使他们发现了彼此,两人从志同道合的挚友变成了情投意合的恋人。大学毕业后,何炳林和陈茹玉得到了时任西南联大理学院化学系主任杨石先的青睐,1946年,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返迁,何炳林、陈茹玉赴天津,成为私立南开大学化学系的教员。

1947—1948年,刚刚升级成为新手爸妈的何炳林、陈茹玉,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将刚出生不久的长子托付给亲人照顾,先后在杨石先的帮助下赴美留学。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这对夫妻再次同窗共读,并双双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然而,正当他们踌躇满志,准备回国的时候,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受朝鲜战争影响,美国政府出于本国战略利益,公然禁止一切受过“科学训练”的中国留学生离境,明令警告威胁“不得离开或企图离开美国”,否则“违反该项法令将被处以5000美元以下的罚款或5年以下的徒刑,也可以两者并罚”。不少试图返回祖国的中国留学生遭到传讯和搜查,有的被拘留,还有的被关押在监狱里长达半年之久。

彼时何炳林、陈茹玉已在美国生下两个儿子,美国政府利用孩子对夫妻俩威逼利诱,夫妻俩不得不暂时留在美国工作。1954年,何炳林正在美国从事提炼铀的树脂研究,同时也在等待回国的机会。就在这一年,他得知周恩来总理将赴日内瓦和美国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中国有机化学家陈天池请求何炳林帮忙购买国内稀缺的化学原料。何炳林和其他留学生们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强烈要求回国的意愿。在1954年5月的日内瓦会议上,这封信成为中国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依据。当时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扣压中国留学生的行为提出抗议,美国则提出以交换朝鲜战场被俘美国飞行员为条件,放行中国留学生回国。

1955年春,在几番纠缠后,美国政府终于同意何炳林和陈茹玉回国。由于当时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全面封锁、禁运政策,何炳林把平时搜集的大量科技资料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地寄给国内的亲友。他们还用自己在美国挣得的积蓄购买了一些回国后工作急需的仪器和化学原料,并将它们装进一个不起眼的破旧箱子里,偷偷带回了中国。1956年初,何炳林和陈茹玉应恩师杨石先的邀请,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他们利用从国外带回来的仪器设备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而何炳林则继续研究离子交换树脂。

20世纪50年代,何炳林开发出国家急需的离子交换树脂,发明了多孔树脂,促使中国许多新型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一类新型吸附分离材料——吸附树脂的诞生,为中国国防部门提取核燃料——铀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点从周恩来总理和何炳林的会面交谈中可见一斑。当初在美国,正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何炳林夫妇才得以如愿返回祖国。所以后来何炳林每每回想起这次会面,心里总觉得还有一丝遗憾。在那次会面的5年后,何炳林终于找到了向周恩来总理表达感激之情的最好方式——在他和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国防部特地给何炳林颁发了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作的贡献。

与此同时,陈茹玉在农药研究领域也颇有进展。1959年,陈茹玉带领科研团队合成了对人畜危害不大、防治害虫的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马拉硫磷”和防治锈病的“灭锈一号”,并且在校内建成了生产车间。这项研究不仅将有机磷化学研究从科学转化成国家急需的农药品种,而且填补了中国在农药生产中的空白,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78年,陈茹玉又研究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燕麦敌2号”等新产品,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而何炳林则把在研究离子交换树脂时的另一重大发现继续推进,发明了吸附树脂。现在这一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工业和科学领域不可缺少的化学材料。何炳林与陈茹玉夫妇杰出的科研成绩,使他们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在1980年同时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炳林和陈茹玉在南开大学的执教生涯中,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无数投身于化学事业的优秀人才。后来,夫妻俩还拿出40万元积蓄分别在高分子学科和有机学科建立了奖学金,以激励那些品德好,学习成绩突出,家庭生活有实际困难的学生。

如今,何炳林和陈茹玉夫妇已双双离去。他们从相识的那一刻起,共同经历过炮火轰鸣、重洋远渡,经受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时代的变革,不变的是他们真挚的爱,是他们科学强国的强烈愿望,是他们那份炽热如火、永不熄灭的爱国情怀,他们是南开大学的骄傲,更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来源:华夏杂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华夏杂志】何炳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幕后功臣》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