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丹青满楼戏韵传——温州古戏台彩绘艺术探析

2025-04-27 04:10 阅读量:3.7万+

华人号:光明网

  戏台,是伴随着戏曲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演进的建筑形式。据统计,我国现存古戏台有一万余座,时间跨度从宋金时期绵延至清末民初。浙江温州素有“南戏故里”之称,因而这里遗存有大量古戏台建筑,其上的彩绘更是成为传统戏曲发展的有力见证。

  历经岁月洗礼,一些温州古戏台上的彩绘因自然风化等因素,画面早已模糊不清。现存较为完整且精彩的古戏台彩绘大多为清末民初的民间画工所绘,其别致的画面形态、生动的人物造型和绚丽的装饰色彩,彰显出我国古戏台彩绘艺术的独特魅力。

  独具匠心的画面形态

  温州古戏台彩绘的画面形态之别致,得益于古戏台建筑结构的繁复与精妙。

①温州苍南县碗窑村上窑三官庙戏台上的“水漫金山”主题彩绘

  传统古戏台涵盖藻井、梁枋、垂柱、牛腿、斗拱、下昂、轩棚、额枋、隔扇、连拱板等构件。由于各类构件在戏台中的位置、面积和形状各不相同,故而其上彩绘皆讲求“循形构景”。其中最为经典也最具创意的是,在藻井、平棊天花这类由众多平面接续组合而成的大型构件上,常以连环画的形式来绘制戏曲故事。温州苍南县碗窑村上窑三官庙戏台便是一个典型范例,其藻井内竖向设置十二条向心斗拱,九层环形斗拱逐层收拢,呈现出美妙的韵律。按照这样层层递进的环形布局,藻井的垫板上依次绘有《白蛇传》中“游湖借伞”“结亲”“水漫金山”(图①)等12幕场景。不同画面依据故事内容巧妙切换远景、中景、近景等多种取景方式,一方面使得相邻画面情节连贯流畅,让观者能够轻松理解戏曲内容,另一方面也极大丰富了画面组合的丰富性与节奏感,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如果说藻井、平棊天花等构件上的连环画式彩绘,是古戏台上的“主角”,那么绘制于梁枋、垂柱、牛腿、斗拱、下昂等较为碎片化的小型构件上的吉祥图案,则成为星罗棋布于“主角”旁的精彩点缀。如温州永嘉县下方村叶氏大宗祠戏台、九房村陈氏戏台的台柱通体装饰有花卉、织锦纹等;额枋、坐斗上则绘有蝴蝶、福禄寿三星形象、回形纹等。工匠在绘制这些彩绘图案时,会根据不同构件的形制进行设计:山水、人物等内容适宜装饰较为方正、规整的构件;花卉藤蔓等图案变化丰富,盘曲形态常装饰于三角形、梯形的构件之上,修长形态多绘制于较为狭长的构件之上;回形纹、织锦纹等传统纹样有循环往复、无限延展的特点,则可用于装饰各类不规则的构件。由此,形制各异的建筑构件与面貌丰富的彩绘图案,在工匠的精心布局下仿佛浑然一体,成就了立体建筑艺术与平面绘画艺术的绝美交响。

  天真烂漫的人物造型

  戏曲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戏曲人物、戏曲演出场景或戏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简称“戏画”。明清时期,戏画迎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局面,亦深刻影响了此后戏台彩绘的艺术风貌。

②温州永嘉县北溪村杨氏宗祠戏台上的“三顾茅庐”主题彩绘

  温州古戏台彩绘中的人物造型,往往会通过戏剧化的身段仪态和夸张的神态表情,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高度浓缩于“亮相”的瞬间。画工在刻画人物时,尤其强调姿态的优美和笔墨线条的苍劲简洁。如温州永嘉县北溪村杨氏宗祠戏台上的“三顾茅庐”(图②)“三英战吕布”主题彩绘中,微微后倾的身姿和轻捋胡须的仪态,展现出诸葛亮作为谋士的从容与智慧;刘备、关羽、张飞及吕布在武戏中的动作张扬奔放,略显夸张的体态凸显了他们的英武气概。这些人物的轮廓线条皆呈现出圆润、流畅的走势,灵动而不失准确,既有天真烂漫的“戏味”,又使观者一眼便能洞察角色的性格本质。再观温州苍南县碗窑村上窑三官庙戏台的“白蛇传”主题彩绘,许仙、白娘子、小青等人物皆被描绘为长脸、细目,女性角色更是具备修颈、削肩、柳腰、樱唇等体貌特征。这些人物的姿态塑造强调一个“趣”字,大开大合的动作与整体前倾的动势,既赋予画面强烈的戏剧张力,又烘托出轻松诙谐的基调。

④温州文成县东方村方坑太阴宫戏台平棊天花四角的蝴蝶彩绘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古戏台大多修建在祠堂或庙宇院落之内,往往是“一村一庙一戏台”。因此,古戏台上的彩绘内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除了戏曲题材,还囊括“耕织”“渔樵”“对弈”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主题,生动展现出百姓日常的劳作和娱乐场景。当然,这些世俗场景的描绘同样借鉴了戏画的造型与风格,强调以戏剧化的视觉语言构建雅俗共赏的艺术图景。

  绚丽多姿的装饰色彩

  除了画面形态与人物造型外,色彩的妙用也是温州古戏台彩绘的一大亮点。

  古代先民从自然万象中提炼出五色与五行,即青(木)、赤(火)、黄(土)、白(金)、黑(水),并深切感知到此五色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工匠们在为古戏台施以彩绘的过程中,正是以传统五色为基础构建视觉秩序,并依据五色所对应的五行关系塑造空间环境与戏曲角色。

⑤温州苍南县新凤村上春宫戏台的藻井彩绘

  纵观温州古戏台的藻井彩绘,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红色的运用。除了纵横交错的藻井斗拱多通体装饰红色外,其间垫板上的彩绘也喜用红色点缀(图⑤)。藻井位于戏台的最高处,是接近天空的建筑构件,因而以象征太阳与火焰的红色装饰藻井,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寓意着喜庆吉祥,彩绘人物衣饰及环境物象中的红色,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温州永嘉县茶二村赵氏大宗祠戏台的藻井彩绘

  由于古戏台建筑皆为木质结构,最惧火患。对此,智慧的先民们选择以象征水的黑色作为红色的配色,以达平衡之目的。在许多温州古戏台藻井中,其顶端中心处的圆形构件会采用黑色装饰,同时在垫板彩绘纹样的周边也会以黑色衬底(图③)。红色与黑色的巧妙搭配使得亮色与重色层层交替,彼此制约,相互成就,营造出庄重、富丽的格调,亦表达了人们祈求吉祥平安的心愿。

  此外,不同色彩的符号化运用也是彰显彩绘人物身份、性格的有效路径。在温州多处古戏台的“琵琶记”主题彩绘中,状元、丞相往往身着红色长袍;小生、小旦的衣饰一般为粉蓝、粉红;仆人、庶民则多身着土红、灰黑等深色衣饰。而在“三国演义”“五女拜寿”等主题彩绘中,人物脸谱的红色象征忠勇,白色代表奸诈,黑色则寓意刚正不阿。远观之,这些画面中碎片化的斑斓色块与周围建筑构件上的整体色块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为古戏台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层次。

⑥温州文成县东方村方坑太阴宫戏台棚壁上的瓜果彩绘

  作为与建筑和戏曲密切相关的绘画创作,温州古戏台彩绘艺术不仅彰显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古戏台彩绘艺术的研究也愈发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多元价值,保护传承好这些文化瑰宝,使其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已然成为相关领域创作者与研究者们的重要使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丹青满楼戏韵传——温州古戏台彩绘艺术探析》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波士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