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没有什么事,是老祖宗翻个白眼解决不了的

2024-09-22 18:31 阅读量:1.4万+

华人号:书写人生

在你的记忆中,中国画上的花鸟,是不是应该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之前也这么觉得。

直到我看到了一组作品。

这真的不是恶搞的表情包吗?

这些“现眼包”,大大方方地翻着白眼、撇着嘴,将自己的不满毫不掩饰地全都写在了脸上。

仿佛是在无声地抗议着周遭的世界。

等查阅了相关文献后才知道:

这些画的作者,竟然是朱耷。

一位饱经苦难却又超凡脱世的中国画宗师。

《椿鹿图轴》朱耷 明末清初

朱耷,原名朱统,江西南昌人。

他有个更为响亮的别号——八大山人。

以及一个更加传奇的身份——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

作为一名皇室子孙,朱耷自幼在教育良好的宗室家庭中成长,且受到了浓厚的艺术熏陶。

他的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深受米芾、米友仁的影响,在当时颇有名气。

《荷花野凫图》扇页,明,朱多炡

他的父亲朱谋觐也同样擅长绘画,山水花鸟,名噪江西。

这些“耳濡目染“都充分地激发了朱耷的艺术天赋。

他八岁便能作诗,十一岁画出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要知道这可是一项难度颇高的书写技法。

这段时间也是朱耷最幸福无忧的一段时光。

彼时的他因为受到浓厚的儒家教育,有着强烈的入仕治世的愿望。

但明朝规定,皇室子弟如果想要做官,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且必须放弃皇室爵位。

怀揣着满腔热血与理想的朱耷,毅然放弃了皇室光环。

并在十五岁就通过了童子试,考取了秀才。

然而,你永远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个会先来。

朱耷仕途的台阶还没开始登,大明王朝就已经轰然崩塌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明王朝在农民军的进攻下覆灭。

朱耷的父亲也在清兵入关后不久,就身患恶疾,草草离世。

19岁的朱耷,一下子从皇亲贵胄跌落成了贫寒困苦的孤儿。

昨天还在舞文弄墨、指点江山的他,今天要思考的就变成了“怎么才能活下去”。

残酷的现实就像一块块巨石压在了他的胸口上,让他无法喘息。

当时的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对汉人实行了一系列的高压政策。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

现在电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多为清朝末期的牛尾辫形象。

虽不具有美感,但也不至于令人生理不适。

相比之下,清朝前期与中期的头发造型,即便是用现在自由而开放的目光来看,其独特性也足以令人咋舌。

坦白说,走在大街上,十点君若是看到这种头型,是会产生“报警”的冲动的。

要知道,汉人一直保持着全发绾结的传统习俗。

“剃发”就意味着要放弃这种传统,放弃对民族的认同感。

更何况,对于坚守儒家伦理和文化传统的士人阶层来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剃发”简直是对他们人格和尊严的践踏和侮辱。

因此,“剃发令”的执行引发了汉人的强烈反抗和起义。

许多地区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整个社会加动荡不安。

目睹了这样的家国惨状,朱耷自知无力回天,于是选择放弃“家“,潜隐在江西奉新山中。

并于1648年,师从弘敏,在进贤县介冈灯社剃度,正式开启了僧侣生涯。

佛门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安慰了他战栗的灵魂。

在出家的这段时期里,他交往了不少皈依佛门的前朝重臣,故国情怀仍然小心翼翼地荡漾在心底。

《墨花图卷》局部 朱耷

上面这副是1666年朱耷绘制的《墨花图卷》,上面的提诗,即是他对自己的宽解。

洵是灵苗茁有时,玉龙摇曳下天池。

当年四皓餐霞未,一带云山展画眉。

如果真的是灵苗,那无论风雨,终能坚韧地长成大树。

你看秦朝末年那不满焚书坑儒而入商山的四位隐士,以风为餐,以霞为饮,面对那云卷云舒的远山景象,也只是淡然一笑。

我们这些“俗人“,又何必为了世俗烦恼而紧锁眉头、自我折磨呢?

1672年,弘敏法师圆寂,伴随着与师兄弟的不和,朱耷只能离开寺院,开始云游四方。

不管是老师的离去,还是日渐强烈的漂泊感,都强化了他的遗民情感。

在《个山小像》这幅作品中,朱耷首次盖上了“西江弋阳王孙”的印记。

《个山小像》 朱耷

这位出家三十载的昔日王孙,开始找寻自己的“家”了。

只是,这个“家”早已物是人非了。

经过八年漂泊的生活,看尽了国破山亡,也看尽了改换服装发型的人民,他失落的心情到达了极限,癫疾也由此发作了。

当他再次现身南昌破败的街头时,已经是个靠乞讨为生的疯子了,受尽人们的鄙夷和不屑。

《古梅图》朱耷

1682年,因为亲人的收留,朱耷的病情渐渐好转。

57岁的他,在这年创作了一棵风霜摧折的古梅。

树干早已空心,虬根也露出了泥土。

光秃的几枝枝丫,寥寥地点缀几个花朵,像是饱经风霜雷电、劫后余生一般。

画上的署款也变成“驴屋驴”“夫婿殊驴”,

他自嘲自己像只拉磨的驴子,被时间推着赶着,绕着磨盘无休止地向前。

而自己的家国抱负、父母亲人,早已经被留在了身后。

怎么追赶,也只是徒劳。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朱耷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的时候。

“谪画仙”降临了。

1684年,朱耷收起了“复国”的锋芒,开始用“八大山人”为号。

开启了他晚年二十载的创作时光。

至此光芒万丈。

这期间他作品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遗民画家和节士的范围。

那个整天叫嚣着要恢复王室正统、恢复锦衣绣食生活的朱耷“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对世间万物“哭之笑之”“白眼冷对”的八大山人。

不得不说,所有伟大的艺术,从来不是某个人自身个性的表达,而是对世界上另一个“我”的关照。

比如这只小鸟,眼神坚毅,紧盯着斜上方,仿佛受到了来自外界巨大的威胁。

可它没有退缩,而是抬起了一条腿,身体向后蓄着力。

仿佛下一秒就要张开翅膀冲向前去。

外表弱小又怎么了?

我照样有突出重围的勇气和魄力。

比如这条鱼,鱼身线条流畅而不失力度,草草几笔勾勒,鱼的灵动便跃然纸上。

纵然前面有巨石挡道,那又怎样。

作为一条无拘无束的游鱼,生活是如此宽广无边。

跨不过的困难,总有道路可以绕过去。

比如这束荷花,在泥潭中跃然而出,高高的花苞孤傲地探向空中。

暂时身处泥泞又何妨,也一样可以怀抱清洁的灵魂。

再比如这只睡着的野鸭,淡墨勾勒出的羽毛,每一根都显得那么的真实而细腻,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它就那样静静地闭合着双眼,仿佛在沉睡中寻觅着片刻的安宁,又似在梦境中回味着往昔的欢乐与忧伤。

累了,就休息一下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诸如这样的意象,遍布在了朱耷这20年的作品中。

恰似秋日里醇厚的老酒,酝酿了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与灵魂的深邃,也醺醉了所有在世间行走的孤独的灵魂。

他的笔触,不再是与过往王朝遗梦的低语,而是蜕变成了一曲对高洁灵魂不懈追求的乐曲。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的这组画。

我斗胆加了一些“旁白”:

怎么样,此刻的你,是不是也在这些画的背后看到了自己。

或许是对那些无理要求的无语;

或许是对职场的不公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或许是一些大胆的质疑和愤怒;

抑或是对眼前所谓困境的不屑一顾。

我想,这些画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画中的代表,也是因为它们的大写意:

是放下不切实际的执念;

也是捡起认真生活的倔强。

没有什么是一个白眼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多翻几个。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没有什么事,是老祖宗翻个白眼解决不了的》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巴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