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品牌大咖说丨孙小荣:文旅“IP”打造既要深耕,也要借势

2025-04-03 17:13 阅读量:2.8万+

华人号:华声中国
 

   题:文旅“IP”打造既要深耕,也要借势

  作者 孙小荣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孙小荣

  今年以来,文旅市场热点纷呈,许多地方利用IP塑造文旅吸引点。无论是赛事品牌、研学品牌,或是文学、影视等知识产权转化,IP的能量已经被各地作为激活文旅产业的重要手段。

  文旅IP的兴起,意味着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意驱动型,从有形资产经营向无形资产经济,从单一价值输出向多元价值并举,从单向宣传向自发传播,从粗放招揽转向精益吸引,这些转变趋势为文旅产业的纵深发展和综合衍生,开创了诸多新的可能。

  IP群起,异彩纷呈

  整体而言,文旅市场利用IP的覆盖面广、类型众多。例如,山东省研学旅游策划“好客山东 见识齐鲁”的研学品牌,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策划“齐博士”“鲁博士”研学导师形象;山西省有一个名叫“岭回”的小村庄,也策划了品牌形象“盛情岭回”,并根据其特产羊肚菌和桃花,策划“贵菌”和“艳桃”IP形象。从国家到乡村,从大型文旅企业到中小微商户,都逐渐具备了IP意识,各地都在根据品牌主题定位和IP形象的植入,探索构建新产品体系、新场景体验和新品牌营销叙事。

  当然,从全国范围来看,能够引领文旅消费热潮的,往往是那些“IP”属性比较强,辨识度比较高的旅游目的地,比如把“乡村好时节”做到极致的山东,把夜游IP做到极致的西安,把汉服IP做到极致的洛阳,把冰雪IP做到极致的哈尔滨等等,都是抓住一个独特的IP做足、做透、做大、做强,可持续,增强文旅消费感召力,提高城市美誉度。

  此外,文学、影视等艺术作品与文旅的联动效果也不断加强。如去年《繁花》故事发生地“和平饭店”、至真园原型走红网络,不少观众纷纷前往剧中取景地,《我的阿勒泰》让草原、戈壁滩、牧场成为文旅“顶流”,今年电影《小小的我》带火成都咖啡店、新都桂湖公园,都彰显出影视、文学IP与地方文旅融合的可能性。当然,也有一些以短期热点意外爆火的网红IP现象,虽然在短期内实现城市文旅游客数量的“逆袭”,但大多都缺少可持续性。这就是“深耕IP”和“幸运IP”的本质区别。

  在新消费需求的驱动下,尤其是在新社交媒体的加持下,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为及旅游体验等,都正在被重新解读,重新发现,重新定义,而在这个“新生”的过程中,IP的出现不仅弥补旅游目的地与文旅消费者之间信息交互的不畅,而且颠覆性地重构着文旅新场景。在这种格局之下,可以说,没有独特IP的文旅目的地,等同于文旅消费的荒野。

  IP与文旅的结合,将极大地增强文旅供需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IP+文旅”或“文旅+IP”衍生新消费需求、新体验场景和新业态产品,这也是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转化,实现“一业兴,百业旺”,激活文旅综合带动功能的主要路径之一。

  既要深耕,也要借势

  那么,如何培养优质IP,做好“IP+文旅”?笔者认为,既要注重深耕,又要懂得借势。

  从深耕层面来讲,一是要注重IP创意策划,任何IP都是在“现时语境”下被“重新发明”出来的,并与“现时消费者”生发情感共鸣,从这点上来看,未经重新审视的IP不值得做。

  二是要注重IP的培育,即要通过策划,构建设计、应用、延展、叙事“四位一体”的IP体系。很多地方有IP形象,而不注重应用,处处有IP但并未做到事事见IP,有IP意识而无IP行动,缺少应用化的沉淀、缺乏持久打造IP的恒心,那么必将“营养不良”,难以开出IP的硕果。

  三是要注重IP化的品牌叙事。IP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辨识度,一种人格化的情感表达,一种具有审美亲和力和品质保障的体验期待。因此,在日常的宣传、营销、推广过程中,要注重IP的场景化品牌叙事,并保证IP叙事的一致性和持续性。成功的IP,都是时间的结晶。

  从借势层面来讲,一是要注重灵动策略。借势意味着IP不由旅游目的地主导,或者不由文旅行业主导,而是要借“他者”的势,来谋“自我”的局。因此,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灵动策略就不可或缺。当“泼天的流量”意外降临时,要有充足的储备和灵活的动员来接住。实际上,很多旅游目的地之所以不乏热点话题,却未现“IP转化”,根本就在于缺乏应对市场反馈的灵动性策略,缺乏灵活营造情感感召力的方法路径。

  二是要注重创意混搭。既然茅台和瑞幸能够混搭出“一杯难求”的酱香拿铁,那么文旅与其他产业、景区与其他品牌、文旅消费场景与其他行业场景,或许也可以混搭出“别开生面”的独特体验。影视+旅游带火阿勒泰,游戏+旅游发现了小西天,赛事+旅游成就了贵州“村BA”,景区+演艺催生出“万岁山”武侠故事,旅游+文学重塑了“苏东坡”等,其实都是在已有的“存在”基础上,混搭出“新鲜感”。

  当然,“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IP向文旅行业的转化,需要构建畅通的深度混搭机制和畅达的政策保障,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畅然生态环境,在全行业、全社会的密切、灵动、深度的合作中,营造更加丰富的IP化创新供给和消费场景,满足“美好生活,行知中国”的畅游期许。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品牌大咖说丨孙小荣:文旅“IP”打造既要深耕,也要借势》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奥地利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财经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