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0 00:54 阅读量:8k+
华人号:旅埃华人余秋雨来到埃及,参观了尼罗河东岸的太阳神庙。神庙前石柱成林,十二个人伸直双手拉在一起,才能把一个柱子围住。每个石柱上都刻满了象形文字,都是一个个具体物象,鸟、虫、鱼、人,十分写实。但把这些人人都能辨识的图像连在一起,却谁也不知意义。这是一种把世间万物召唤在一起进行神秘吟唱的话语系统,古埃及人驱使这种话语系统爬上石柱,试图与上天沟通。
神庙不远处的田野里矗立着两尊巨大的石雕塑像,高大而破残地坐着,高大得让人自卑,破残得面目全非,就像实在累坏了的老祖父,累得已经抽空了肌肤,而坐的姿势还保持着端庄。
据说这两尊石像雕的是同一个人,他们在每天日出时分会说话,近似竖琴和琵琶弦断的声音。说话时眼中涌出泪滴,非常感人。余秋雨离开时,若有若无地听到两尊石像在喃喃而语:“他们都走了……”
专家们说,石像发音是因为风入洞穴,每天流泪是露水所积。
离开神庙,余秋雨来到金字塔参观,同时想起了秦始皇。
金字塔的许多秘密不可解读,皆因欧洲人做了两件不可饶恕的坏事。第一件是公元前四十七年凯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第二件是公元三九〇年,罗马皇帝驱散了唯一能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阶层。结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没人能够解读了。
相比之下,秦始皇虽然也做过“焚书坑儒”的坏事,但他同时统一了中国文字。这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神州大地的“通码”,使中国古代任何区域的历史不再因文字的无人解读而湮灭。这是埃及文明中断、中华文明延续的很重要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中国这么大,组成这么复杂,各个方言系统这么强悍,地域观念、族群观念、门阀观念这么浓烈,连农具、器用、口音、饮食都统一不了,要统一文字又是何等艰难!在其他文明故地,近代考古学家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花费几十年时间才猜出几个,有的直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
以上内容,出自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继《文化苦旅》之后又一散文力作,记录了作者在世纪之交贴地跋涉四万公里的传奇经历。在本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几大古文明的衰落,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并在对比中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缘由。
作者在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作者一路行走,一路沉思的文风,加上思考的深度和角度的不同,以及语言的大气,重峦叠嶂的排比句和一字一珠玑的哲理,极具大家风范。从表面、形式上来看,本书是一部真实的考察日记,更是一个文化反思的过程,从这一层面来说,本书就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旅行文学了。
作者在亲临古文明旧址、目睹其后裔现状时,所引发的历史沧桑感和现实感受,以及与之俱来的感叹和悲叹影响着每一位读者。作者感怀文明曾有的辉煌与高度,使历史与现实的相对展现,以观察对照的评述重点,构成切入主题的观察模式,反省古文明的兴衰起伏。这样的情怀襟抱,也使《千年一叹》的格局更显伟岸宏大。
正因如此,余秋雨把《千年一叹》看成自己的压卷之作。
余秋雨说,熟悉我文风的读者,也许会抱怨这本书的写法过于质朴,完全不讲究文采,那就请原谅了。执笔的当时完全没有可能进行润饰和修改,过后我又对这种特殊的“写作状态”分外珍惜,舍不得多加改动。我想,匆促本是为文之忌,但是,如果这种匆促出自于一种万里恐怖中的生命重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余秋雨说, 中华文明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粗粗一想,大概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赖仗于地理环境的阻隔,避开了古文明之间的互征互毁;二是赖仗于文明的体量,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枯窘;三是赖仗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四是赖仗于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五是赖仗于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记。
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正如吟啸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使我们思接古往今来和上下四方,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个人的文化追求可能已经绝望,但文化的整体和谐、天道的运行规律仍然值得深深信赖。这是余秋雨散文的历史悲剧意识,也是从古至今所有清醒文人的历史悲剧意识,只有负载这种悲剧意识,民族文化才能循序前行。
余秋雨说,我写的文化散文,不在立论之勇,不在跋涉之苦,也不在考证之烦,而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萃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费难言的艰辛,而艰辛的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