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21:36
华人号:IBD在水果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新奇独特的水果品种不断涌现,正悄然改变着消费者的选择与市场格局。近年来,水果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外形猎奇、名字吸睛的“网红水果”,如“手指柠檬”“龟背竹果”“黑柿”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鲜。然而,在这股新奇水果热潮中,也不乏商家刻意包装的“水果骗局”,部分不良商家浑水摸鱼,利用信息差和消费者猎奇心理高价售卖普通水果,甚至虚假宣传,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真奇特:小众水果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以往罕见的水果进入大众视野。例如:
——手指柠檬,原产澳大利亚,果肉如鱼子酱般颗粒分明,酸味浓郁,被称为“水果中的鱼子酱”;
——龟背竹果,外形类似菠萝蜜,味道混合了香蕉和芒果的风味,因成熟周期长而价格不菲;
——黄金火龙果,果肉金黄,甜度远超普通红心火龙果,但国内产量极少,依赖进口;
这些奇特水果之所以受到关注,一方面源于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常见水果,渴望尝试新口味、新体验。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新奇水果的介绍、试吃分享等内容广泛传播,激发了大众的购买欲望。
假奇特:商家制造的“水果骗局”
然而,在奇特水果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乱象。部分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炮制出冒牌奇特水果。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打着“稀有”“限量”旗号,实则普通水果“换马甲”高价售卖的现象。例如:
——“水果西兰花”,蔬菜名字上加个“水果”的噱头,再来句“一个所含膳食纤维顶15根香蕉”,让这种西兰花价格瞬间翻几番。而听起来高端的水果西兰花,其实是从大西兰花上切下来的边角料或是没长开的残次品。
——“金西梅”,晶莹剔透的金西梅卖相可人、口味齁甜,但金西梅与西梅并无血缘关系,不过是大量添加剂泡出的小桃子,因常出现在景区小吃摊上,价格昂贵。
——“爆炸桃”,名字听起来噱头十足,实际上就是裂口的冬桃。这种桃子在成熟过程中由于吸收了过多水分和营养,果肉膨胀,导致果皮裂开,在果园收购时属于次品。
——“辣椒芒”,号称“果核细如牙签”,仅凭这一点就让“芒果控”疯狂上头。但真相是,辣椒芒是贵妃芒果树上发育不良的畸形果,因光照不足、生长环境差等原因,芒果个头偏小,果核也小,有的呈牙签状。
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水果品种认知不足,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噱头,有的是夸大产地,将国产水果标注为“进口稀有”;有的则偷换概念,把普通品种的变异个体包装成“新品种”;更有甚者虚假宣传,声称“抗癌”“延寿”等未被证实的功效。这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不仅骗的是钱,严重的还会对食用者健康造成伤害。
而与这些“冒牌货”相比,真正的奇特水果不仅在口感和营养上独具特色,其培育和推广也经过了严格的流程。正规种植户和商家注重产品品质,会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消费者能够品尝到安全、优质的水果。
小众水果能否持续火热?
当“奇特”成为卖点,水果市场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宽。对于一些真正奇特的水果品种,或许将成为未来餐桌上的新常态。
业内人士认为,小众水果能否持续火热,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价格亲民化,随着规模化种植,成本有望降低;二是消费场景拓展,如融入茶饮、甜品等衍生品;三是营养价值宣传,如抗氧化、低糖等健康标签。要想让消费者愿意为新奇体验买单,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的价值。
此外,面对水果市场的乱象,消费者应如何避坑?专家建议,一方面可以查证品种,通过农业部门官网或权威数据库核实水果真实学名和产地;另一方面,要理性看待价格,稀有水果成本高,但天价未必等于高价值。(毕若林)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